组内新闻
 

热烈祝贺罗正鸿教授获得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Congratulations!

 

热烈祝贺罗正鸿教授获批2018年教育部化学工程专业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热烈祝贺罗正鸿教授受邀自2023年1月1日起担任国际化工三大期刊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副主编,并开始处理稿件!

热烈祝贺罗正鸿教授获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热烈祝贺罗正鸿教授负责项目获2022年度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热烈祝贺我组周寅宁老师获选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青年教师张希宝、博后朱礼涛严圣林获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组内毕业的全职博士全部在毕业3年内获青基)

热烈祝贺我组博后朱礼涛入选2022年度博新计划颗粒学会优博

祝贺我组博士杨亚楠、硕士王犟获2022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博士金婕刘杰、闻昭权及硕士朱晨旭廖嘉伟获多个专项奖学金!

热烈祝贺罗正鸿教授负责项目获2020年度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祝贺我组博士后朱礼涛入选第二届CPCIF- Clariant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奖优秀奖!

祝贺我组博士欧阳博、雷赫获2021年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博士金婕刘杰王添添及硕士廖嘉伟朱晨旭王犟获多个专项奖学金!

恭喜我组博士生边超(2019年12月博士毕业)获"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优博提名论文作者"荣誉称号(本届化学工程专业唯一一篇)!

祝贺朱礼涛博士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并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言;祝贺张希宝博士获得上海交大优秀毕业生!

2020课题组在AI+底层模拟辅助多相反应器模拟放大方面取得进展

祝贺我组博士金婕最新文章发表于AIChE Journal 、博士雷赫最新文章发表于AIChE Journal 、博士魏慧龙最新文章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硕士李隽森最新文章发表于Powder Technology !

热烈祝贺我组青年教师周寅宁特别研究员综述文章"Role of External Field in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and Kinetics"发表于化学化工领域顶级综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

热烈祝贺本组博士边超(2019年12月27日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山东理工大学教职(I类优秀博士入职)!

热烈祝贺郭君康博士(2018年7月博士毕业,现在湖南大学化工系讲师)获得首届中国化工学会京博优秀博士论文铜奖(全国共5名),同时与导师罗正鸿教授共计获得10万优秀博士论文奖金。

祝贺2019化学工程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顺利召开!

恭喜我组博士生郭君康获"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优博提名论文作者"荣誉称号! 罗老师获"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优博提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祝贺我组博士生边超、博士生朱礼涛、硕士生刘苑星荣获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热烈祝贺我组博后李锦锦论文发表于高分子领域顶级综述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影响因子: 24.558!
  热烈祝贺“交大化工70年”庆典暨化工学科前沿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组内新闻汇总

气固两相流模型总结

组内成员获奖学金统计(交大)

领域内重要期刊

拟招收2021年春季或秋季入学(2021年4月或9月入学)申请制博士生1-2名,学生请选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申请条件见上海交通大学研招网。(学生入学不收学费,基本补助每月4000~4500元。)

拟招收2021年秋季入学(2021年9月入学)保送或考试硕士1-2名,考生选择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硕)或化学工程专业(专硕)。
拟招收博士后两名,见交大招聘信息。

更新至2021年11月17日

友情链接
ACS
RSC
wiley onli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SCI)
东岳流体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推荐阅读:
如何发表一流的研究论文?
如何写好一篇英文文章?
写好一篇理论&模拟文章的五个要点
《Nature》:读博前需知道的20件事
 
高性能计算服务

 

 

 

 

 

 

 

 

 

 

 

 

 

 

 

 

 

 

 

 

 

 

 

 

 

 

 

 

研究室简介

简介:

本室一直从事化学反应工程及高分子化工方面的研发工作,涉及的研究体系集中在聚烯烃制备过程、特种氟硅高分子制备过程、煤制通用化工原料以及石油加工等能源化工过程。采用化学工程学科中的精髓“三传一反”知识并紧密结合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方向及热点(化工产品工程及化工时空的多尺度)解决上述化工材料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与共性问题(反应器开发与流程设计)是我们的研究宗旨,不仅解决上述这些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实际化工问题,更注重解决这些问题中出现的化工共性科学问题,促进化工学科的发展。相关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烟台万华及中国蓝星股份公司等单位的强有力支持。通过合作本室已与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研究院及设计院、国内相关研究院所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与台湾、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国)的高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课题组精通化工生产过程的放大研究,包括其中的反应器设计及全流程模拟,精通计算流体力学数学建模。

 

近年来,本室已接收发表了200余篇(SCI收录200余篇,SCI总引用5000多次,5篇封面文章,2篇热点文章,2篇ESI高引论文)。

接收发表在化工三大期刊96篇 (AIChE Journal 31篇、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31篇、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34篇);

另有化学化工领域顶级综述 Chemical Reviews 1篇;高分子(化工)领域顶级综述期刊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篇;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7篇、Macromolecules 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授权20项。

已独立培养了39名硕士和11名博士,在读有9名博士生与2名硕士生,1名博士后。独立指导的研究生近一半获国家奖学金,3人次获学校最高层次学术奖励,2/3以上学生获得过学校/学院学术奖励。

并获得省部级(含协会)二等(以上)奖项6项:

(1)2020年 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

(2)2014年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3)2011年 福建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

(4)2011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

(5)2009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6)2006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另有人才奖8项:

(1)201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2018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3)2017年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4)2017年中国化工学会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

(5)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6)2016年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7)2011年第十八届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

(8)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

 
本室自2004年招收研究生以来,目前已招收研究生36人(厦门大学26人,上海交大10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8人,毕业学生除进入国外(美国、新加坡)TOP高校继续深造外,在国内就业者均在第一时间找到合适位置)。本室也已完成40余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本室接收科研训练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已超过一半在国内外TOP高校继续深造。并指导育苗本科生10余人(2人为国家级本科创新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烯烃(丙烯)聚合工程: 以消化吸收国外主流丙烯聚合工艺,自主开发先进的丙烯聚合工艺为目标,基于化学 工程思路并具体采用聚合(冷/热)模试、分子/随机模拟以及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等技术手段从多尺度(分子、细观及宏观尺度)角度系统研究丙烯聚合过程。

“氟硅”特种防污高分子涂料(聚合)工程: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建筑/海洋防污涂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基于仿生学思想(自然界某些植物特有的防污功能、海洋生物天然的抗污能力),构建与制备超低表面能及超疏水性并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氟硅聚合物用作特种防污涂料的基料,并进行涂料配方设计和复配以及涂料性能测试,甚至产业化。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特种防污涂料基料(氟硅聚合物)构建、氟硅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特种防污涂料配方设计及复配、涂料应用性能测试及工业化。

现代化工技术在化工行业中实际应用:响应国家及省市各级政府(“节能降耗”政策)号召,发挥现代化工技术优势,具体采用夹点技术、反应器模型化技术、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技术及化工系统集成等技术对国内现有反应器、化工工艺流程的能量与物料消耗进行衡算及分析,指出用能与物料消耗瓶颈,提出节能降耗建议及实施措施,我们的研究与工业实际紧密联系。目前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化工新流程开发与优化、现代化工技术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

[3个创新点]:
(1)
、建立化工产品结构与性能同时定制模型,耦合实验研究得到了若干功能化工产品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三者间的定量关系,归纳出功能导向的化工产品多尺度连贯制备的具体实施过程与通用框架,推进对该多尺度连贯的认识;
(2)、建立多相聚合反应器内部多尺度耦合模型并提出求解耦合模型新方法,归纳出多相反应器多尺度模拟放大的通用程序,深入认识多相反应器放大过程的多尺度上的混合、流动、传递与反应特征;
(3)、过程多尺度连贯与反应器多尺度模型成功指导新化工产品开发,并成功应用到大型工业装置与工艺改造与优化。

代表性研究成果